我生长在一个很普通的家庭,父亲没有给我殷实的生活,而我却在这样的家庭传承善良、学会奉献,在这种良好的家风滋养下,收获富足的人生。
父亲是一名人民教师,除了教会我读懂有字之书,还教我做人处事的道理。我引以为豪的,并不是父亲当过校长、当过村支书,而是他是一名义工。当他退了休可以安享晚年时,他摇身一变当上了剃头匠,兴致勃勃的加入了义工队伍,也就是从他六十岁生日之后,他的生命又多了一条新的轨迹。
每逢15日、30日,父亲都会去敬老院做义工,给那里老人们义务理发、做服务,从一开始的笨手笨脚到现在的游刃有余,父亲干得热火朝天。敬老院里有一些瘫痪在床的老人,父亲每次去了,都要亲自为他们洗头,洗脸,刮胡子、剪头发,不嫌脏,不怕累。几年下来,父亲风雨无阻,对老人耐心细致,早已成为老人们心中的亲人。
问起他做义工的初衷,父亲回答道:“我入党几十年了,现在退休了,我想发挥余热,继续为党做点事情。”正是这种党性觉悟,内化于心、外化于形,沉淀成良好的家风。在他言传身教、潜移默化的影响下,我们一家人也加入了义工行列,每周末都会选择不同的方式参加志愿服务活动。就连我十岁的女儿被这种无私奉献、乐于助人的家风滋养,幼小的心灵萌生爱的嫩芽,成为目前整个义工队伍里年龄最小的一个。义工生活,已成为我们全家日常生活的一部分,而义工的标签,也深深地刻在了我们的骨子里。令我没想到的是,在我们家的影响和带动下,周围的人也都积极参与其中,全村竟然掀起了一股向“义工之家”学习的热潮。这种良好家风,竟然辐射和衍生成一种纯朴、善良的民风。
好的家风,是无言的教育,是无字的典籍,是最无形却最无价的家产。愿你我都能传承优良家风,书写丰盈人生。(张璐)